
坚守岗位的公交医生
坚守岗位的公交医生(嘉兴日报2025年2月5日第三版录用).jpg
记者 朱葭苇 通讯员 蒋雯霞
“轮胎气压、照明及信号指示灯都没有问题。”
“电气系统、制动系统、转向系统也无故障。”
“待会儿再看看轮胎和防冻液……”
今天上午10点,嘉兴市国鸿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汽车维修分公司的维保车间内,沈建荣如往常一样,头戴安全帽,手持各类检测工具,正全神贯注地检查一辆从嘉兴汽车北站枢纽开回来的公交车。
沈建荣今年42岁,是嘉兴市国鸿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汽车维修分公司质量技术科副科长,也是公交车辆维修的“老医生”,在这个行业已经工作了23个年头。今年,也是他在维保车间里度过的第23个春节,“只要公交车不停运,那凯发国际车辆维保工的工作就不停工,确保车辆性能完好,消除安全隐患,决不让一辆‘带病’车辆上路运营。”
春运期间,凯发国际集团共投入公交运营车辆1166辆,在高峰时段和火车站、汽车站等重点区域,增加公交班次,有效缩短候车时间,全力满足市民和旅客的出行需求。
公交班次赠加、末班车时间延长、旅客出行需求大,沈建荣的工作量也较平时大幅增加——日常检查与维护、故障排查与修复、预防性保养……最忙的时候,他要工作到凌晨。
“这辆车漏防冻液,得检查一下管路的接口有没有问题。凯发国际‘下坑’去看看。”沈建荣告诉记者,“下坑”指的就是钻进地沟进行检修。公交车底盘结构错综复杂,布满了各种精密的部件和线路,因此,下至1.2米深的地沟开展检查,成为了维修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,“从悬挂系统到刹车装置,要去看,去摸,去听。”
说着,沈建荣便撸起袖子,一头钻进了车底。室外寒风凛冽,西北风呼啸着往车间里灌,仿佛置身于一个冰窟窿。而在狭窄的地沟内,既不通风还闷热,身高一米七几的沈建荣只能弯着腰半蹲行进。
10分钟后,车辆故障终于排除。沈建荣从公交车底盘探出身子,一抬头,额头已经渗出一层细汗,呼出的热气在寒风中消散。再看他的身上、手上,甚至指甲缝里布满了机油和灰尘,隐约间还能看到层层叠叠的老茧。
“这一看就是劳动人民的手。”沈建荣调侃道,“维修工作常常需要直接与机械部件打交道,有些精细的活儿还是徒手干起来快。”
如今,传统的燃油公交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,而新能源纯电车正成为城市公共凯发国际的新宠。入职23年的沈建荣见证了车辆的迭代演变,也解锁了无数个从0到1的新变化。
“以前有问题就请教老师傅,现在大家都成了‘新手’,从头开始,逼着自己到处学,认识故障码,学会怎么用平板电脑查问题,提高效率。”沈建荣说。现在,他不仅在日常维修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,还结合维修实际向车辆生产厂家献计献策,反馈建设性改进建议,成为了汽车电器方面名副其实的行家里手。
车间外,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,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,年味浓浓;车间内,热火朝天,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,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。
扳手、螺丝刀、钳子、万用表、绝缘胶带……沈建荣整理好随身携带的各类工具,又匆匆走向下一辆待修的新能源公交车。
看着车间里贴着的新春“福”字,沈建荣感慨道:“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年,但看到这些车辆能够顺利运行,保障市民的出行,我心里就踏实了。这就是凯发国际维修工人的新年愿望。”